肝硬化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,再或者治疗效果不理想,就可能产生肝腹水,因为肝硬化病人会造成门静脉高压,会造成低白蛋白血症,这两方面因素就有可能造成肝腹水。
存在肝腹水往往提示晚期肝硬化,往往提示失代偿期肝硬化,说明病情就比较严重,所以只要存在肝硬化,无论是早期还是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,还是晚期肝硬化,都需要积极的接受治疗,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,除了腹水之外,还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、反复感染、肝肾综合症、肝性脑病、肝癌、肝肺综合症等,如果出现的并发症会增加治疗难度。
肝硬化的形成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组织感染,或者是病毒性肝炎出现了肝纤维化及并发假小叶的形成。慢性药物中毒、重金属中毒也会导致肝硬化的形成,病人会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,食欲下降,而肝硬化后期容易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,脾大以及大量腹水的形成,而肝硬化的病人晚期容易并发肝癌,病人会表现为明显的贫血,肝掌和蜘蛛痣。
肝硬化还可能是患有病毒性肝炎的原因,比如乙肝或者是丙肝,还有可能是由于患有酒精性肝炎以及受到药物影响的原因,如果长期大量喝酒或者是身体过度肥胖,也有可能会诱发肝硬化。一般会导致腹部出现疼痛或者是身体乏力,并且还有可能会引起黄疸或者是内分泌紊乱等症状,并且还会伴有食欲下降以及腹泻。
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,是指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肝脏反复炎症,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后由于多种病理因素,如门脉高压、低蛋白血症、水钠潴留等引起腹腔内积液的临床症状。肝硬化腹水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,而是许多肝脏疾病终末期(失代偿期)的共同临床表现。
积水专家自幼受家祖父熏陶,酷爱中医药,大学毕业后,师从全国第四代名老中医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吕瑞民教授。深受古代医圣张仲景和补土派李东垣等医家思想的影响,擅长采用中医传统思维和经方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,尤其在肿瘤、肝病、血症、脾胃病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,并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。
针对肿瘤等恶性疾病的治疗,赵院长在古人“扶正不留邪、驱邪不伤正”思想的基础上,提出“扶正气、杀留寇、和气血”的思想,并认为一切肿瘤癌症的根本发病机理都和气血运化失常有关,“正气不足、毒气搏结、反客为主”。提出“祛毒、化毒、清毒”的基本治法,在治疗中,尤其重视“胃气”的调养。
在肝病治疗上,根据“肝主疏泄”的生理特点,主张一切肝病均以“疏”为主,并强调“肝肾同治”、“肝脾同调”。
赵院长在长期的中医实践中,始终坚持“以病人为中心”、“大医精诚”的思想理念,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,不问贫富、不欺童叟。在治疗方法上严格采用中医传统思维,“脉、证、症”互参,“药、食、养”结合。